綿陽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常識
1、全國文明城市(城區)定義
全國文明城市(城區)是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發展階段,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市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城區)。全國文明城市(城區)稱號是反映城市(城區)社會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
2、《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基本指標的測評項目(“八大環境、一大創建”):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環境、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扎實有效的創建活動。
3、全國文明城市數據采集方法(“六方法”):主要采用聽取匯報、材料審核、問卷調查、網絡調查、實地考察、整體觀察六種方法。
4、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項目(“四公一人”):公共環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動、公共服務、人際交往等方面以及中央文明委每年部署的重點工作。
5、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6、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工作主要任務:解決網吧管理、網絡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凈化熒屏聲頻、出版物市場和校園周邊環境,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讓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
7、《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基本指標的六個測評項目:包括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三結合”教育體系、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未成年人特殊群體的教育管理、工作成效評價6個部分。
8、公民道德規范
基本道德:愛國守法 明禮誠信 團結友善 勤儉自強 敬業奉獻
社會公德:文明禮貌 助人為樂 愛護公物 保護環境 遵紀守法
職業道德:愛崗敬業 誠實守信 辦事公道 服務群眾 奉獻社會
家庭美德:尊老愛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儉持家 鄰里團結
9、全國開展道德模范評選的五種類型:助人為樂模范、見義勇為模范、誠實守信模范、敬業奉獻模范、孝老愛親模范。
10、“我們的節日”主要包括(七大傳統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
11、志愿服務宗旨:奉獻他人,收獲自己
12、“六個綿陽”建設的具體內容
增強群眾幸福感, 打造“和諧綿陽”
培育核心競爭力, 打造“科教綿陽”
大力改善交通條件,打造“暢通綿陽”
大力改善自然環境,打造“森林綿陽”
大力改善居住環境,打造“宜居綿陽”
扎實開展城鄉治理,打造“清潔綿陽”
13、綿陽城市精神:團結奮進 自強爭先 創新實干 富民興綿
14、綿陽市民守則:
熱愛祖國 艱苦奮斗 建設綿陽
熱愛人民 尊老愛幼 助人為樂
熱愛社會主義 愛護集體利益 保護公共財物
熱愛科學 尊重知識 努力學習
熱愛勞動 敬業守職 努力工作
講文明 優質服務 禮貌待人
講道德 遵紀守法 維護公共秩序
講衛生 移風易俗 綠化美化環境
15、綿陽市民“八不準”規定
不準隨地吐痰 不準亂扔垃圾
不準亂停車輛 不準亂擺攤點
不準亂搭亂建 不準亂貼亂畫
不準粗言臟語 不準破壞綠化
16、文明十字用語:您好 請?? 謝謝?? 對不起?? 再見
17、“三聲服務”內容: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
 |